《空山鳥語》 劉天華作曲 

劉天華 

樂曲解說:
樂曲標題用了唐代王維詩句「空山不見人」之意。樂曲以擬聲手法模擬百鳥啁啾聲。引子猶如山林召喚,空谷回聲,簡單數筆就描繪出題意幽邃、深遠、靜穆的意境,令人神往。接著,非常活耀的旋律進行,作為「人」的形象出現,在全曲貫串始終,時而單獨出現,時而與鳥鳴相結合,宛若自然景色給予「人」的清新愉悅心情和自由自在的鳥語交融結合。樂曲中對鳥語的描摹已深深地滲透了作者的感情,樂曲的造型性和抒情性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使音樂優美聲動,富有情趣。

錄音紀錄:
1963年中國上海之春比賽可能實況錄音
1963年於中國上海第一次錄音,獨奏
1981年於中國上海第二次錄音,獨奏
1996年於中國上海第三次錄音,獨奏
1998年於中國上海錄像,獨奏
2001年於中國北京第四次錄音,獨奏

 

 


《春詩》 鍾義良1956年作曲
 

樂曲解說:
春之詩,孕育於雨露滋潤的沃土;
春之詩,萌發於播種著愛情的綠原。
由四個樂段組成。揚琴奏出了自由明亮的引子後,第一樂段二胡旋 律在散板而跌宕的的節奏中表現出冬去春來,萬象更新的意境;第 二段慢板,歌唱性的主題洋溢著讚美春天的詩意,揚琴的輪奏更造 成此起彼伏的效果;第三段轉入六拍子,附點節奏增添了載歌載舞 的歡騰氣氛;最後二胡清晰地奏出連續的十六分音符句推向高潮; 樂曲在寬廣而帶詩意般的尾聲中結束。

錄音紀錄:
1963年中國上海之春比賽可能實況錄音,洪聖茂揚琴伴奏
1963年於中國上海人民廣播電台第一次錄音 
1981年於中國上海第二次錄音,丁言儀揚琴伴奏
1980年上葉於中國上海第三次錄音,獨奏
1988年10月於中國上海第四次錄音,瞿春泉指揮上海民族樂團
1990年於中國上海第五次錄音,瞿春泉指揮上海民族樂團
2004年2月9日於美國紐約第六次錄音,李立群、閔小芬等小樂隊伴奏

 

 


《病中吟》 劉天華作曲
 

樂曲解說:
此曲是劉天華先生的處女作,醞釀於1915年,初稿成於1918年,初 名《安適》,亦即「人生不知何所適從」之意。當時劉天華遭逢父喪, 又面臨失業,遂於市集上購得一把廉價二胡,終日拉琴,聊以解憂。 他說:「《病中吟》不是生病的意思,而是心中苦悶如病,是苦悶之中 產生的歌。」樂曲傾訴了他內心的苦悶、徬徨、憤怒的情緒,同時反 映對人生奮鬥的意志與抱負。

錄音紀錄:
1963年於中國上海第一次錄音,獨奏
1981年於中國上海第二次錄音,獨奏
1996年於中國上海第三次錄音,獨奏

樂海琴韻-病中吟(節錄)

影片網址: http://youtu.be/DuC7o3rBwxU

 

 


《聽松》 華彥鈞作曲 (1950年由楊蔭瀏、曹安和錄音、記譜,儲師竹訂指法)


華彥鈞


儲師竹

樂曲解說:
本曲是華彥鈞(瞎子阿炳)傳譜的三首二胡曲之一,又名《聽宋》,> 作者通過松濤和對宋代民族英雄岳飛的讚頌,藉物詠懷,抒發他剛直 不阿的品格與愛國主義情操,以及對黑暗現實的憤怨和對新生活的嚮 往。

錄音紀錄:
1963年於中國上海第一次錄音,獨奏
1990年於中國上海第二次錄音,獨奏
2001年於中國北京第三次錄音

《老貧農話家史》 閔惠芬、浦琦璋、王昌元、王錚編曲


(二胡、古箏三重奏)


王昌元

樂曲解說:
描述年老的貧農,訴說昔日生活在舊社會的種種苦況,及對新社會美 好生活的憧憬及期待。

首演紀錄:
1965年5月9日閔惠芬於第六屆"上海之春"首演。

錄音紀錄:
1965年於中國上海首次錄音


《二泉映月》 華彥鈞作曲 (1950年由楊蔭瀏、曹安和錄音、記譜,儲師竹訂指法)


楊蔭瀏


曹安和

樂曲解說:
本曲是華彥鈞(瞎子阿炳)傳譜的三首二胡曲之一。此曲曲調委沉、真摯動人,充滿著濃郁的江南風格,透露出勞動人民的質樸氣息。樂曲以江蘇無錫惠山勝景「天下第二泉」為題材,用《二泉映月》作為標題,通過"泉水"與"月色"藉景抒情,寓情於景,抒發自己一生飽經人間心酸的遭遇。

錄音紀錄:
1976年電影大型紀錄片錄音,交響樂團伴奏
1979年於中國上海第一次錄音
1979年於中國廣州第二次錄音,丁言儀揚琴伴奏
1981年於中國上海第三次錄音,獨奏 
1987年11月12日於中國廣州第四次錄音,廣州樂團合唱團伴唱
1990年於中國上海第五次錄音,瞿春泉指揮上海民族樂團
1993年於中國上海第六次錄音,丁言儀揚琴伴奏
1997年於中國廣州實況錄音、錄像,陳群揚琴伴奏 
2000年11月13日於加拿大第七次錄音,李麗君揚琴伴奏 
2006年於中國北京第八次錄音,劉炬指揮中國電影交響樂團
2007年4月29日於中國北京實況錄像,田超揚琴伴奏

樂海琴韻-二泉映月(節錄)

影片網址: http://youtu.be/65mWOvwEL3s

 

 


《江河水》  黃海懷1962年根據雙管《江河水》移植


黃海懷


演奏江河水之專注神情


吳素華

樂曲解說:
原為遼寧南部鼓吹樂曲。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初期由王石路、朱廣慶、 朱長安、谷新善改編為雙管獨奏曲。全曲由引子和三個段落組成。第 一段旋律深沉悲憤,係由遼南鼓吹樂笙管曲曲牌《江河水》發展而來。 第二段由遼南鼓吹樂經常使用的一種“梢頭” (又稱“對句”、“浪 頭”或“黃河套”,是演奏者即興發揮的快板樂段)音樂素材演化而 成,與第一段形成對比,樂思寧靜而深沉。第三段是第一段的再現, 從演奏的力度和速度上,更加突出悲憤的情緒。全曲以樸實、簡練的 手法,表達了深刻的感情。後由黃海懷移植為二胡曲。

首演紀錄:
吳素華於1963年“上海之春”音樂會首演,閔惠芬自1965 年起公開獨奏。

錄音紀錄:
1973年中國北京中央人民廣播電台首次錄音、錄像,丁言儀揚琴伴 奏
1975年於中國北京錄像,收錄於舞台紀錄片《百花爭艷》,丁國舜揚 琴伴奏
1979年於中國廣州第二次錄音,丁言儀揚琴伴奏
1980年於中國上海第三次錄音,丁言儀揚琴伴奏
1991年於中國廣州第四次錄音,中國民樂家藝術團伴奏
1993年於中國上海第五次錄音,丁言儀揚琴伴奏
1995年於蘇聯莫斯科第六次錄音,張國勇指揮俄羅斯愛樂樂團
1995年於蘇聯莫斯科第七次錄音,張國勇指揮俄羅斯愛樂樂團
1998年於中國上海音樂會錄像,丁言儀揚琴伴奏
2000年11月13日於加拿大第八次錄音,李麗君揚琴伴奏 
2002年於中國南京實況錄像
2006年8月20日於台灣新竹實況錄像
2007年4月30日於中國北京實況錄像,田超揚琴伴奏

樂海琴韻-江河水(節錄)

影片網址: http://youtu.be/C7KsyE0WAQc

樂海琴韻-江河水(節錄)

影片網址: http://youtu.be/JvntfnXuYZ0

 

 


《喜送公糧》 顧武祥、孟津津1972年作曲
 

樂曲解說:
樂曲以生動樸實的音樂語言,描寫豐收以後的農民,駕著滿載糧食的 大車,喜氣洋洋地向國家交售公糧的情景。大路上既有挑擔、推車的 農民,又有滿載豐收糧的馬車、汽車,一派生機盎然、喜慶繁忙的景 象。樂曲中第121、122小節和第127、128小節為浙江婺劇音樂的特 徵風格音型,特能表現出挑擔的活潑與詼諧的動感形象。

錄音紀錄:
1973年於中國北京第一次錄音
1979年於中國廣州第二次錄音,丁言儀揚琴伴奏
1980年於中國上海第三次錄音,上海民族樂團小樂隊伴奏

 

 


《憶江南》

(原名《長弓練習曲》)

  閔惠芬曲,1973年創作,1990年代正式命名為《憶江南》


張韶教授

樂曲解說:
唐代大詩人白居易詩云:「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 憶江南。」閔惠芬係江南人,故鄉秀麗的山水,悠悠的水車,撲面的 稻香,時夢魂縈繞,常相憶情牽。 此首樂曲係閔惠芬於1973年赴北京參加音樂會演出,集訓期間常向 中央音樂學院二胡前輩張韶教授請教,張教授希望閔惠芬能為 即將出版的《二胡練習曲集》貢獻一首樂曲。作者綜觀全部之練習曲, 發現並無漫長弓之練習曲目,她回憶起自己兒時江南農村的情景-寧 靜的村野,飛轉的水車,悠揚的笛聲,豪放的田歌…種種意境構成了 此曲。 此曲當時就被認為是一首音樂會練習曲,初無標題,構思設想具有清 麗的江南風格,有較大幅度的感情和力度的起伏。

錄音紀錄:
1990年於中國上海第一次錄音,瞿春泉指揮上海民族樂團

 

 


《紅旗渠水繞太行》 閔惠芬、沈利群於1974年根據盧怡作曲《紅旗渠》電影主題音樂編曲
 

樂曲解說:
1974年在巍巍太行山上修建的“人間天河”紅旗渠通水,閔惠芬深 為河南省林縣人民堅苦卓絕的奮鬥精神所感動,看到電影《紅旗渠》 通水時的歡騰場景,激情勃發,一夜之間寫成此曲,後經作曲家沈利 群修訂並配揚琴伴奏。該曲激情豪放,呈現出濃郁的河南風格。

首演紀錄:
1974年閔惠芬於接待美國費城交響樂團訪華音樂會首演

錄音紀錄:
1974年於中國北京首次錄音
1979年於中國廣州第二次錄音,丁言儀揚琴伴奏

 

 


《賽馬》 1959年黃海懷創作,1960年定稿;1974年7月沈利群改編


演奏賽馬之神情

樂曲解說:
此曲是1963年第四屆「上海之春」二胡比賽中的新作品。樂曲描繪 了內蒙草原節日賽馬的熱烈景象。全曲由三個樂段組成。第一段音樂 性格熱情奔放,刻劃賽馬場上群馬飛奔的沸騰場景;第二段曲調興奮 昂揚,抒發了人們在節日裡的歡樂之情;第三段再現了第一段主題, 熱烈歡騰的賽馬景象重現在聽眾眼前,樂曲中段的華彩極為精彩,音 調高亢書展,富有內蒙「長調」和馬頭琴的表演風格特徵,充滿激情, 富有特色的旋律,把人們引入遼闊草原的意境。

首演紀錄:
黃海懷於1963年“上海之春”音樂會首演,閔惠芬自1974年演奏 沈利群改編3分14秒版本,1975年起演奏現今1分30秒版本。

錄音紀錄:
1974年於中國北京第一次錄音,沈利群3分14秒版本
1975年於中國北京電影製片廠拍攝舞台藝術片“百花爭艷”,丁 國舜揚琴伴奏,沈利群1分24秒現今版本
1979年於中國廣州第二次錄音,丁言儀揚琴伴奏
1987年11月12日於中國廣州第三次錄音,瞿春泉指揮廣州民族樂 團
1990年於中國上海第四次錄音,瞿春泉指揮上海民族樂團
1995年於蘇聯莫斯科第五次錄音,張國勇指揮俄羅斯愛樂樂團 
1998年於中國上海演出實況錄像,閔樂康指揮上海民族樂團
1999年於中國上海第六次錄音,姜小鵬指揮上海音樂學院青年管絃 樂團
2000年11月13日於加拿大第七次錄音,李麗君揚琴伴奏
2002年1月20日於中國南京演出實況錄像,閔樂康指揮江蘇省歌舞 劇院交響樂團
2006年8月20日於台灣新竹演出實況錄像,劉江濱指揮新竹市立青 少年國樂團
2007年3月9日於中國香港演出實況錄音,閻惠昌指揮香港中樂團

樂海琴韻-賽馬(節錄)

影片網址: http://youtu.be/5BEGLkv4B6A

樂海琴韻-賽馬(節錄)

影片網址: http://youtu.be/ttYtDFn_e7E

 

 


《逍遙津》  1975年閔惠芬根據京劇同名唱腔移植改編


高慶奎


李慕良


向著名京胡演奏家李慕良學習

 

樂曲解說:
根據高慶奎同名京劇唱腔移植。劇情源於「三國演義」,講漢 獻帝見曹操權勢日重,不安之餘與伏后計議與孫權、劉備密約,內外 配合剷除操。不料事洩,操命人入宮殺死伏后…。該曲表現漢獻帝遭 曹操逼宮,國破家亡、悲憤萬分的心緒。 “取來歌裡唱,勝向笛中吹”。閔惠芬提出“器樂唱腔化”,用種種 弓法指法,使二胡的聲音與人聲接近,增強表現力及感染力,追求形 神兼備的藝術境界。在曲中可體味出潛伏的危機,低沉的嘆息,血淚 的慟哭,切齒忿恨,激憤的控訴,把京劇唱腔的神韻用二胡拉了出來。

首演紀錄:
1982年閔惠芬在北京中央音樂學院演出,李慕良京胡伴奏。

錄音紀錄:
1975年於中國北京第一次錄音,尤繼舜京胡伴奏
1990年12月於中國上海第二次錄音,尤繼舜京胡伴奏
2001年於中國北京第三次錄音,李祖銘京胡伴奏
2004年2月9日於美國紐約第四次錄音,劉振國京胡伴奏
2007年於中國上海第五次錄音,尤繼舜京胡伴奏

樂海琴韻-逍遙津(節錄)

影片網址: http://youtu.be/cPf_c_AgKYE


《珠簾寨》 1975年閔惠芬根據余叔岩京劇同名唱腔移植改編


尤繼舜


李祖銘

樂曲解說:
「昔日有個三大賢,劉關張結義在桃園。 金戈鐵馬共生死,忠烈精誠天下傳。」 這歌頌桃園結義,精忠義勇的英雄豪傑的余叔岩京劇唱腔,用二胡 模擬拉奏,仍能把英雄們的豪情壯志,胸襟量度活現出來,同樣模 仿京劇唱腔,但與逍遙津的風格截然不同,效果大異其趣。

首演紀錄:
1990年代閔惠芬公開演出。

錄音紀錄:
1975年於中國北京第一次錄音,李慕良京胡伴奏
1990年12月於中國上海第二次錄音,尤繼舜京胡伴奏
2001年於中國北京第三次錄音,李祖銘京胡伴奏

樂海琴韻-珠簾寨(節錄)

影片網址: http://youtu.be/H28Do0zgM-8

 

 


《臥龍弔孝》 1975年閔惠芬根據言菊朋京劇同名唱腔移植改編
 

樂曲解說:
獨奏二胡運用繁多的弓指法技巧唯妙唯肖地表現出中國傳統京劇音樂 藝術的神韻,刻畫了三國時代軍事家諸葛亮在弔唁周瑜時假戲真做, 聲淚俱下的生動場面。

錄音紀錄:
1975年於中國北京第一次錄音,尤繼舜京胡伴奏

樂海琴韻-臥龍弔孝(節錄)

影片網址: http://youtu.be/CmvOwwJNejc

 

 


《洪湖主題隨想曲》 張靜安、歐陽謙叔曲,閔惠芬1976年10月編曲
 

樂曲解說:
本曲以中國歌劇《洪湖赤衛隊》的音樂主題和主要唱段《看天下勞苦 人民都解放》為主體。第一部分表現洪湖赤衛隊女英雄韓英回憶苦難 的身世及對對故鄉親人的無限懷念的深情傾訴,第二部分展現洪湖蘇 區如火如荼的革命鬥爭。最後抒發女英雄誓為人民的解放貢獻青春, 視死如歸、大義凜然的崇高精神。

首演紀錄:
1977年1月1日閔惠芬於上海文化廣場首演,並連演六場。

獲獎紀錄:
1989年獲“山城杯”中央電視台全國部分民族器樂電視大獎賽創作 優秀獎

錄音紀錄:
1979年於中國上海第一次錄音,丁言儀揚琴伴奏 
1979年於中國廣州第二次錄音,丁言儀揚琴伴奏
1980年於中國上海第三次錄音,丁言儀揚琴伴奏 
1980年上葉於中國上海第四次錄音,獨奏
1990年於中國上海第五次錄音,瞿春泉指揮上海民族樂團大樂隊協 奏
2004年2月9日於美國紐約第六次錄音,李立群揚琴伴奏
2006年於中國北京第七次錄音,劉炬指揮中國電影交響樂團
2007年3月9日於中國香港實況演出錄音,閻惠昌指揮香港中樂團

樂海琴韻-洪湖主題隨想(節錄)

影片網址: http://youtu.be/f2XMPrhpCHQ

 

 


《陽關三疊》 閔惠芬編曲、阿克儉配伴奏,1977年根據同名古琴曲改編
 

樂曲解說:
代詩人王維有一首千古流傳的送別詩《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輕塵, 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後人根據該 詩譜成琴曲,連唱三遍,故稱《陽關三疊》。二胡曲《陽關三疊》將 三疊合併,擴以華彩,吸取古琴和吟唱的特點,展現出二胡的韻味深 長,富於歌唱性的優點,深刻表現出古人送別友人時依依難捨的情意。

首演紀錄:
1978年6月閔惠芬借調至「上海樂團」期間首演

錄音紀錄:
1979年於中國廣州第一次錄音,丁言儀揚琴伴奏
1980年於中國上海第二次錄音,丁言儀揚琴伴奏 
1990年於中國廣州第三次錄音,丁言儀揚琴伴奏
1990年12月於中國上海第四次錄音,丁言儀揚琴伴奏
2004年2月9日於美國紐約第五次錄音,李立群揚琴伴奏
2006年於中國北京第六次錄音,劉炬指揮中國電影交響樂團

樂海琴韻-陽關三疊(節錄)

影片網址: http://youtu.be/K076bJED-Ys

 

 


《寶玉哭靈》 1979年閔惠芬根據越劇徐玉蘭同名唱腔移植改編


徐玉蘭


向著名越劇藝術家徐玉蘭學習寶玉哭靈

樂曲解說:
該曲曲調高亢婉轉,表現了賈寶玉得知心愛的林妹妹被封建勢力摧殘 至死的消息,五內俱焚,哭倒在地。在悲憤之時,又回憶起他和林妹 妹兩小無猜,一往情深的過去。最後,快弓段落表現了他對封建大家 族的強烈抗爭與最終的決裂。此曲改編創作過程中,閔惠芬曾得到表 演藝術家徐蘭英女士和著名琴師李子川先生的親自指導。
首演紀錄:
1979年10月閔惠芬於浙江寧波首演

錄音紀錄:
1979年於中國南京第一次錄音,上海民族樂團小樂隊伴奏
1997年於中國上海第二次錄音,瞿春泉指揮上海民族樂團(未發行)
2007年於中國北京第三次錄音,劉炬指揮中國廣播民族樂團

樂海琴韻-寶玉哭靈(節錄)

影片網址: http://youtu.be/zBwmNaQeAdg

 

 


《拉茲之歌》 蒲琦璋、閔惠芬編曲

《流浪者》

樂曲解說:
是印度電影《流浪者》的主題曲,編者根據此音調,結合二胡 的演奏技法,表現出一種表面玩世不恭,實則痛苦無望的情緒。

錄音紀錄:
1979年於中國南京第一次錄音,上海民族樂團小樂隊伴奏

 

 


《櫻花》  日本民歌,閔惠芬編曲
 

樂曲解說:
美麗的櫻花夢魂縈繞,清雅的歌聲沁人肺腑,音樂流動著幻想、讚美 與嚮往。

錄音紀錄:
1979年於中國南京第一次錄音,丁言儀揚琴伴奏
1979年於中國廣州第二次錄音,丁言儀揚琴伴奏

 

 


二胡協奏曲《新婚別》 張曉峰作曲、朱曉谷配器,作於1980年


張曉峰作曲


朱曉谷


新婚別首演劇照

樂曲解說:
此曲是張曉峰與朱曉谷於1980年合作完成的一首大型二胡敘事曲。先由張曉峰完成二胡主旋律後,即交由作曲家朱曉谷編配成樂隊,並由瞿春泉指揮上海民族樂團,閔惠芬擔任二胡主奏,於上海首演;之後又由朱曉谷與閔惠芬二人對樂曲進行修改後定稿,80年代中期流傳至台灣並引起樂壇的青睞。 樂曲以杜甫同名樂府詩為依據,敘述一對新婚夫婦在唐代安史之亂的不幸遭遇,少女送別被強行徵兵丈夫的悲劇場面。樂曲分三部:

一、 迎親—以姜白石歌曲《鬲溪梅令》為素材的主題,寫鄉間一位待 嫁少女的羞澀神態;在歡快熱鬧的迎親鼓樂聲後,二胡自由抒 展,細膩的演奏,與大提琴的對答,鋼片琴的點綴如在新婚之夜, 水乳交融,溫馨甜蜜。

二、 驚變—定音鼓的滾奏,以戲曲的亂錘節奏和二胡散板旋律交織一 起,有如風雲突變;官吏深夜抓壯丁!二胡其後的“慢唱”恰似 哀號乞求,樂隊十六分音符節奏“緊打”襯托,如驚慌萬狀;最 後二胡如泣如訴的散板表現了“夜久雨聲絕,如聞泣幽咽”生離 死別在即。

三、 送別—緩慢節奏仿如沉重的腳步,而二胡則奏出新娘的哀嘆:“暮 昏晨告別,無乃太匆忙”,“君今往死地,沉痛迫中腸”。最後 新娘目送丈夫的行伍逐漸離去…。

首演紀錄:
1980年5月閔惠芬於中國上海第九屆“上海之春”音樂會首演,1982 年起第三段「送別」297小節起演奏修改後版本。

錄音紀錄:
1980年5月於中國上海文化廣場首次錄音,上海民族樂團伴奏
1982年於中國上海第二次錄音,瞿春泉指揮上海民族樂團
1982年於中國上海第三次錄音,朱曉谷指揮上海民族樂團
1990年12月於中國上海第四次錄音,夏飛雲指揮上海民族樂團
1995年3月於蘇聯莫斯科第五次錄音,張國勇指揮俄羅斯愛樂樂團

樂海琴韻-新婚別(節錄)

影片網址: http://youtu.be/B9iW6uiPsSg

 

 


二胡協奏曲《長城隨想》 劉文金曲,創作於1980至1982年間


劉文金


閻惠昌


王永吉


張國勇


閔樂康


劉江濱

樂曲解說:
1978年劉文金隨中國藝術團訪問美國,見到紐約的聯合國大廈休 息廳裡,掛著一幅巨大的萬里長城彩色壁氈,氣勢雄偉,光彩奪目, 一種強烈的民族自豪感交織著創作慾望,使他回國後便開始構思創 作,並於1982年春天完稿。 樂曲共分四個帶標題的樂章,其中第三、四樂章連續演奏。作品在創 作上吸收了我國戲曲、曲藝和古琴、琵琶音樂的特點,具有鮮明的時 代性和濃郁的民族風格,以三管制的管弦樂隊協奏更顯得氣魄寬廣宏 偉。

第一樂章︰關山行
在曠遠的鐘聲和朦朧的三連音漸強的背景中,樂隊奏出長城的主題, 寬廣雄偉,貫穿全曲。然後獨奏二胡演奏出深沉而莊重的旋律,猶如 詩人漫步關山,心潮起伏,時而讚嘆,時而沉思。

第二樂章︰烽山操
主題急促,強勁而富有變化,恰似烽火連天,硝煙迷漫。樂隊悲壯而 富有召喚力的音調和二胡剛柔相濟的旋律,表現了中華兒女前撲後繼 的鬥爭精神。

第三樂章︰忠魂祭
二胡主題由肅穆含蓄,如泣如訴,發展為激越自豪,鏗鏘有力;樂隊 則以各種手法,時而造成古鐘迴蕩的音響,時而模仿男中音的哼鳴, 如山川呼應,以增強肅穆悲壯的氣氛。

第四樂章︰遙望篇
在樂隊造成的富有幻想色彩和穩步邁進的背景中,二胡變化再現了第 一樂章的主題,意味深長;接著一段舞蹈性的旋律,使人豁然開朗。 最後的垛板節奏,具有一種無堅不摧的力量。尾聲變化再現了長城的 主題,激越而寬廣。

首演紀錄:
1982年5月15日閔惠芬於中國上海第十屆“上海之春”音樂會首 演,1987年起第四樂章第28小節起演奏不重複。

獲獎紀錄:
1984年全國第三屆民族音樂作品評獎第一名
錄音紀錄:1982年5月於中國上海中國唱片廠首次錄音,瞿春泉指揮上海民族 樂團
1982年10月於中國北京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廣播劇場第二次錄音,瞿 春泉指揮上海民族樂團
1988年1月於中國廣州第三次錄音,閻惠昌指揮中央民族樂團
1992年11月於中國上海實況錄像(第三、四樂章),王永吉 指揮上海民族樂團
1995年3月於蘇聯莫斯科第四次錄音,張國勇指揮俄羅斯愛 樂樂團
2002年1月20日於中國南京實況錄像(第三、四樂章),閔樂康指揮 江蘇省歌舞劇院交響樂團
2006年8月20日於台灣新竹演出實況錄像,劉江濱指揮新竹市立青 少年國樂團

(首演前與劉文金研究長城隨想 劉文金長城隨想原稿 復出後與閻惠昌合作長城隨想

 樂海琴韻-長城隨想第一樂章(節錄)

影片網址: http://youtu.be/Zo-amnNmUM4

樂海琴韻-長城隨想第二樂章(節錄)

影片網址: http://youtu.be/8F_yT6MlGjo

樂海琴韻-長城隨想第三樂章(節錄)

影片網址: http://youtu.be/gjgQYGKCPS8

樂海琴韻-長城隨想第四樂章(節錄)

影片網址: http://youtu.be/zkj3rs3AfPk

 

 


《音詩-心曲》  閔惠芬、瞿春泉1986年元月曲,1990年代末司徒漢、鄭惠武配合唱趙劍華


趙劍華


司徒漢


病榻中指導學生趙劍華

樂曲解說:
沈疴六載如夢魘,朝吟悲歌夜嘆月, 幾度意冷愁千結,藝魂一縷難泯滅… 1986年元月閔惠芬病重,在生死搏擊之時,譜新曲一首,曲調充滿 對親人的眷戀,對惡運的抗爭,對人類的祝福,對未來的期盼,最後 撥開烏雲迎接明天,陽光燦爛照心田的意境。

首演紀錄:
1986年5月在第十二屆“上海之春”-“民族音樂會”專場首演,由 趙劍華二胡獨奏,上海民族樂團協奏,瞿春泉指揮。
2000年 司徒漢、鄭會武先生編配二胡與合唱版本,由閔惠芬首演,上 海歌劇院合唱隊伴唱,在上海音樂廳進行合唱版首演。

獲獎紀錄:
1986年獲第十二屆”上海之春”創作二等獎

錄音紀錄:
1988年10月於中國上海首次錄音,瞿春泉指揮上海民族樂團

《霓裳曲》 浙江民間樂曲,閔惠芬1987年改編
 

樂曲解說:
這是一首流行在浙江一帶的傳統樂曲,現整理為胡琴曲。全曲共分五 段:玉兔東升,銀蟾吐彩,皓月當空,嫦娥梭織,玉兔西沉,最後附 尾聲。樂曲具有古風般的典雅優美,它悠揚動聽的旋律和緩慢的節 奏,不禁使人聯想起國畫上見到的古代宮廷中載歌載舞的情景。正如 古詩所云:「仙樂飄飄處處聞,緩歌漫舞凝絲竹。…風吹仙袂飄飄舉, 獨似霓裳羽衣舞。」 

錄音紀錄:
1987年5月於中國上海第一次錄音
2001年於中國上海實況錄像,獨奏
2001年於中國北京第二次錄音
2004年2月9日於美國紐約第三次錄音,美國華人組織的小樂隊伴 奏

樂海琴韻-霓裳曲(節錄)

影片網址: http://youtu.be/TObmhAguIJs

 

 


《閑居吟》 劉天華作曲
 

樂曲解說:
劉天華作於1928年暑假。樂曲中帶有假日休閒的生活意趣。旋律輕 妙,並用了從未在二胡上用過的泛音。這一年國樂改進社成立了。他 的心境比較愉快,但仍面臨不少困難。在第三段與第五段可以感到他 內心的期望與牽掛。 樂曲一開始是一段如歌的旋律,舒緩,悠閒自得。接著節奏輕快,樂 曲反覆加花演奏;第二段節奏又轉慢,反覆吟唱,抒情中略帶點憂 思;後一段快板轉入慢板。整個曲子在體現作者反樸歸真,怡然自得 的同時又表達了對事業的思慮及對未來的憧憬,也流露了他對民族音 樂事業的宏大理想與能否按照自己的意願得到實現的憂慮心情。

錄音紀錄:
1981年於中國上海第一次錄音,獨奏
1987年於中國上海第二次錄音
1993年於中國上海第三次錄音,丁言儀揚琴伴奏
1996年於中國上海第四次錄音,丁言儀揚琴伴奏
2004年2月9日於美國紐約第五次錄音,李立群揚琴伴奏

 

 


《良宵》 劉天華作曲

劉炬

樂曲解說:
原名《除夕小唱》,作於1927年。當時,國樂大師劉天華先生改進 和發展民族音樂的志向已初步取得了成果。1927年農曆除夕,劉天 華的幾個學生到他家裡過年,院外一片辭舊迎新的炮竹聲,室內溫暖 如春,幾盆鮮花暗香盈袖,佳節充滿了詩情畫意。劉天華心情極好, 事業的成功使他對新的一年充滿自信,在這除夕夜的歡樂氣氛下,他 興致勃勃地表示要作一曲以紀念佳節之樂,於是拿起二胡邊拉邊記 譜,樂曲傾刻而成。這首一氣呵成的即興之作便是二胡獨奏曲《良 宵》。這也是他作品寫作時間最短、最易學會,也是最受歡迎的一曲。

錄音紀錄:
1981年於中國上海第一次錄音,獨奏
1990年於中國上海第二次錄音,瞿春泉指揮上海民族樂團
1995年3月於蘇聯莫斯科第三次錄音,張國勇指揮俄羅斯愛樂樂團 
1996年於中國上海第四次錄音,閔樂康指揮上海民族樂團
2006年於中國北京第五次錄音,劉炬指揮中國電影交響樂團

樂海琴韻-良宵(節錄)

影片網址: http://youtu.be/qPiRZztw3ao

 

 


《月夜》 劉天華作曲
 

樂曲解說:
此曲是劉天華二胡取代表作之一,作於1918年夏天。當時劉天華在 月下納涼,不禁觸景生情,信手操起二胡望月抒懷,樂思如流,寫成 了此曲的初稿,經過六年修改後定稿。旋律舒展柔美,委婉質樸,在 以級進為主的旋律進行中,不時出現六度、七度和八度的大跳音程, 跌宕生姿、不拘一格。 全曲共分三段,主要採用展演的旋法,如春蠶吐絲,連綿不斷;每段 尾句是固定終止型,具有一唱三嘆的特點,好似作曲家由衷的讚嘆 聲。全曲雖有月白風清的意境,但更多的是對感情抒發及志趣流露的 描述。樂曲第一段是寫景,描寫靜夜中清風明月;第二段則以充滿表 情的吟誦格調,描寫月下的人物,達到情景交融的境界;第三段以短 小的快板達到全曲高潮,然後於再次拉寬的節奏和十分平穩的旋律中 結束,留下的是一片回味無窮的寧靜。

錄音紀錄:
1987年11月12日於中國廣州錄音,瞿春泉指揮廣州民族樂團
1990年於中國上海第二次錄音,瞿春泉指揮上海民族樂團
1995年3月於蘇聯莫斯科第三次錄音,張國勇指揮俄羅斯愛樂樂團 
1996年於中國上海第四次錄音,閔樂康指揮,上海民族樂團伴奏

 

 


《寒鴉戲水》 1988年閔惠芬根據潮州音樂郭鷹傳譜改編,夏飛雲配打擊樂伴奏譜


郭鷹


夏飛雲


演奏寒鴉戲水時的生動表情

樂曲解說:
樂曲保留了潮州音樂的濃郁韻味,一改原曲的哀愁氣氛,誇張地表現 了野禽水鳥在水中嬉戲的活潑姿態,並大膽的吸收西安鼓樂《鴨子拌 嘴》的表現形式,用一組潮州鑼鼓為獨奏之二胡作伴奏,生動地表現 了「春江水暖鴨先知」的意境。

首演紀錄:
1988年5月7日第十三屆“上海之春”音樂會開幕式“水上音樂舞 蹈晚會”,由閔惠芬於上海游泳館水上舞台首演,丁言儀等四人打擊 樂伴奏;首演後未久,經蕭白鏞建議,修改為現今版本。

錄音紀錄:
1991年於中國廣州第一次錄音,中國民樂家藝術團伴奏
1993年於中國上海第二次錄音,丁言儀、張干富等打擊樂伴奏
1998年11月4日於中國上海東方電視台第三次錄音,上海民族樂 團小樂隊伴奏
2000年11月13日於加拿大第四次錄音,梁維新等打擊樂伴奏 
2001年於中國北京第五次錄音,李真貴等打擊樂伴奏 
2007年3月9日於中國香港實況錄音,香港中樂團伴奏
2007年4月29、30日於中國北京盛世弦和音樂會實況錄像,田超等 打擊樂伴奏

樂海琴韻-寒鴉戲水(節錄)

影片網址: http://youtu.be/vH7l65glhXc


二胡協奏曲《詩魂》--獻給著名二胡演奏家閔惠芬  徐儀曲

台灣福茂公司拍攝詩魂專輯封面

樂曲解說:
第一樂章 正魂辭
凝望蒼穹悲千古,俯瞰神州傾丹心。

第二樂章 醉魂令
朦朧握甘泉,漫歌舞狂顛。 醉月遙相視,對笑影成三。

第三樂章 聚魂篇
雲波霧海覓沈浮,曉風旭日騰無極。

首演紀錄:
1988年閔惠芬於中國上海首演第一樂章 

錄音紀錄:
1988年10月於中國上海首次錄音,瞿春泉指揮上海民族樂團

樂海琴韻-詩魂(節錄)

影片網址: http://youtu.be/XfClXVfZVKM

 

 


《豐收》 王乙1953年作曲


王乙


與恩師王乙先生合影

樂曲解說:
樂曲以江蘇吳縣農村挑河泥號子作為創作素材加以發展變奏,描寫豐 收後的歡快景象。引子以一空弦和下行的五聲調式音階交替,由弱漸 強,又由強漸弱,似見農村田間一行行肩挑豐收糧的隊伍在行進。第 一段音樂主題模擬勞動號子與樂隊,互為呼應,此起彼伏,第二段音 樂主題選自悠揚的吳江田歌,而後又回復到第一段主題演奏,情緒更 為熱烈,第三段音樂主題發展為歌唱性樂段,間夾二胡模擬鑼鼓聲, 連跳弓的運用將音樂推向高潮。

錄音紀錄:
1988年10月於中國上海第一次錄音,上海民族樂團小樂隊伴奏
1990年於中國上海第二次錄音,上海民族樂團小樂隊伴奏


二胡協奏曲

《第一二胡協奏曲》

 關迺忠曲,1987年創作


關迺忠


黃安源


參加首屆香港藝術節演出第一二胡協奏曲

樂曲解說:
這是一個標準的協奏曲,第一樂章是奏鳴式,第二樂章是 三部曲式,第三樂章是迴旋奏鳴曲,二胡的技巧極為高超,與樂隊交織成一首青春的頌歌。 第一樂章是朝氣勃勃的快板,主題採用附點音符的跳進寫成,充滿對 虔誠的嚮往。發展部開始像一場急風暴雨,再現部在勝利的號角中開 始,而副題變成了一個頌歌,繼而在二胡的高音曲用泛音奏出主題, 定音鼓在低音曲也輕輕敲出主題,逐漸加快形成一個簡短的結尾。 第二樂章可稱為“夜歌”,第一主題略帶一些憂愁,而中部的第二主 題則是舞蹈性的,再現時兩個主題疊在一起出現。 第三樂章是一個粗曠的快板,主題極為簡單,由一個三個音的動機組 成,節奏極富特色;第二主題是一個優雅的舞曲,在樂曲的結尾回顧 了第一樂章的主題。

首演紀錄:
1987年12月19日黃安源於台北與台北市立交響樂團首演,
1988年5月20日黃安源於香港與香港中樂團首演改編後之中樂版 本。
錄音紀錄:
1989年2月13日於香港演出實況錄音,關迺忠指揮香港中樂團


《漁舟唱晚》 古曲,曹正、朱鬱三改編

曹正

樂曲解說:
本曲的標題取自唐代詩人王勃《滕王閣序》中「漁舟唱晚,響窮彭蠡 之濱」的詩句,原為古箏獨奏曲,後改編為二胡獨奏曲。樂曲主要描 繪了古中國江南水鄉澤國,漁舟唱晚、如日西下,漁民們滿載魚蝦, 蕩舟而歸,一幅江山太平、豐衣足食的美麗景象。自20世紀30年代 以來,此曲廣為流傳,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旋律悠揚、明朗、 開闊,徐徐清風,粼粼波光,隨音樂泛起,一派悠然自得之趣,詩情 畫意宛然在目。

錄音紀錄:
1993年於中國上海第一次錄音,馬曉蘭古箏伴奏
2000年11月13日於加拿大第二次錄音,李煒古箏伴奏

樂海琴韻-漁舟唱晚(節錄)

影片網址: http://youtu.be/huyJylEi8EI

 

 


《阿美族舞曲》  周成龍編曲,1989年

周成龍

樂曲解說:
台灣花蓮、台東地區的阿美族音樂豐富而又多彩多姿,因其曲調簡潔, 旋律動人,節奏明朗有力,最適合載歌載舞之用。編曲周成龍先生對 於台灣的民間音樂經過廣泛的研究,根據阿美族民謠《賞月舞曲》和 《杵歌》創作來表現阿美族青年月下相會,載歌載舞的民俗風情。

錄音紀錄:
1989年4月於中國上海首次錄音,上海民族樂團小樂隊伴奏
1990年於中國上海第二次錄音,上海民族樂團小樂隊伴奏
1998年於中國上海音樂會實況錄像,上海民族樂團小樂隊伴奏

 

 


《草螟弄雞公》  周成龍、閔惠芬1989年編曲
 

樂曲解說:
民謠《草螟弄雞公》在台灣可謂家喻戶曉。原型為男女(一老一小) 對唱,幽默風趣。二胡獨奏創造性運用二胡和嗩吶卡腔對奏形式,並 以極高音為草螟的鳴叫、遠距離蹦跳、連頓弓(飛弓)創造雞公形象, 該曲以各種特技和即興自由的演奏,生動表現足智多謀的草螟最後鬥 敗了耀武揚威的雞公。

錄音紀錄:
1989年4月於中國上海首次錄音,瞿春泉指揮上海民族樂團
2006年8月20日台灣新竹演出實況錄像,劉江濱指揮新竹市立青少 年國樂團

樂海琴韻-草螟弄雞公(節錄)

影片網址: http://youtu.be/jYuaUXviqgE

 

 


《海祭》 閔惠芬改編,1989年
 

樂曲解說:
山伯英台是台灣歌仔戲的正宗哭調,哭調仔因連歌帶哭而稱之。為用 於戲中表示悲哀、怨嘆和感傷的曲調,在戲裡苦旦是唱得最多的角 色。本曲以敘事的手法描寫了一個農家婦女面對茫茫大海,回憶心 酸、悲憤的身世,呼喚已去的情人。二胡演奏中哭腔的模仿,運弓的 抑揚頓挫以及樂團用壎的穿奏,更使感情的波瀾如海潮般的起伏跌 宕。

錄音紀錄:
1989年4月於中國上海首次錄音,瞿春泉指揮上海民族樂團

 

 


《翻身歌》 張擷誠作曲、王國潼編曲

王國潼

樂曲解說:
1964年根據張擷誠創作的板胡曲《翻身不忘共產黨》改編而成。樂 曲具有濃郁的河南音樂風格,表現了勞動人民對舊社會苦難生活的控 訴和翻身得解放的喜悅心情。

首演紀錄:
1964年王國潼於北京首演

錄音紀錄:
1990年於中國上海第一次錄音,瞿春泉指揮上海民族樂團

 

 


《懷鄉行》 陸修棠作曲

陸修棠

樂曲解說:
作者感懷日寇侵略,對平民百姓施行殘暴,悲憤交加之中,疾書揮弓, 乃成此曲。音樂傾訴他對慘遭蹂躪的父老鄉親的無限懷念,以及對仇 敵的無比憤怒。

錄音紀錄:
1990年於中國上海第一次錄音,丁言儀揚琴伴奏
1990年於中國上海第二次錄音,瞿春泉指揮上海民族樂團
2007年於中國香港實況錄音,閻惠昌指揮香港中樂團

 

 


《拉駱駝》 曾尋1954年作曲
 

樂曲解說:
此曲採用兩首內蒙古民歌改編而成。第一段描寫了牧民們行進在寧靜 的草原上引吭高歌的情景,第二段展示出一幅遼闊無邊、美麗如畫的 草原景象,第三段描繪人們歡暢的心情,形成全曲的高潮,第四段是 再現,最後四小節以漸慢、漸弱的手法,表現駱駝隊逐漸地遠去。全 曲在演奏時,必須注意用模擬馬頭琴演奏中的滑指技巧,樂句的音色 強弱對比和裝飾音的自由度。

錄音紀錄:
1990年於中國上海第一次錄音,瞿春泉指揮上海民族樂團
2006年於中國北京第二次錄音,劉炬指揮中國電影交響樂團

 

 


《燭影搖紅》  劉天華作曲
 

樂曲解說:
創作於1932年5月,是劉天華先生的最後一首二胡作品。作者藉由 廣東小曲中的標題用三拍子寫成,是一首舞曲,在人們眼前展現了一 派華麗、輝煌的舞會場面。樂曲情緒歡快,婆娑而舞,在華麗激情的 曲調中蘊含著悲哀和惆悵,其含義深刻,令人回味。

錄音紀錄:
1990年於中國上海第一次錄音,瞿春泉指揮上海民族樂團
1995年3月於蘇聯莫斯科第二次錄音,張國勇指揮俄羅斯愛樂樂團 
1996年於中國上海第三次錄音,閔樂康指揮上海民族樂團

 

 


《光明行》 劉天華作曲
 

樂曲解說:
此曲是劉天華先生於1931年春天所作的一首二胡獨奏曲,是作者第 一手以進行曲式來創作的民族器樂曲,旋律剛勁豪壯,節奏性強,樂 曲結尾模擬軍號聲,富有勃勃朝氣,可以說表現了劉天華的無畏毅 力,能勇往直前的精神和對光明前途的樂觀自信,而實際的創作動機 卻是劉天華先生有感於外國人多貧笑中國萎糜不振,特別創作此曲來 證其誤。

錄音紀錄:
1990年於中國上海第一次錄音,瞿春泉指揮上海民族樂團 
1996年於中國上海第二次錄音,閔樂康指揮上海民族樂團

 

 


《定弦曲》 閔惠芬作曲
 

樂曲解說:
這是一首為演奏者在演奏之前定弦而創作的樂曲。定弦的方法為:先 聽幾小節樂隊的引子作為標準音高,然後開始調音。本曲大量運用空 弦音和自然泛音,演奏者可和著錄音定音,如覺得已和錄音帶上的音 高一樣了,即可試著同時拉一遍。若還不準,可再重複調試,直至手 中的二胡與錄音共振產生共鳴。

錄音紀錄:
1990年於中國上海第一次錄音,瞿春泉指揮上海民族樂團

 

 


《山村變了樣》  曾加慶1958年作曲

曾加慶

樂曲解說:
此曲以輕快優美、純樸清新的民歌風博得了廣大聽眾的喜愛。它的音 樂主題為上下對稱句,簡潔而個性鮮明,多次反覆擴展變化,使人聽 一遍就能留下深刻印象。它的華彩樂段寫得多采多姿,展現了一幅山 區人民辛勤勞動、改變家園的創業畫面。

錄音紀錄:
1990年於中國上海第一次錄音,瞿春泉指揮上海民族樂團

 

 


《田園春色》 陳振鐸1941年作曲

陳振鐸

樂曲解說:
四川的四月,正是春暖花開,萬象更新,農田忙碌的季節。樂曲形象 地表現了這種清新美麗、富有生氣的田園春色,以此激發人們對祖國 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錄音紀錄:
1990年於中國上海第一次錄音,瞿春泉指揮上海民族樂團

 

 


《一點紅》 郭鷹傳譜,閔惠芬訂弓指法
 

樂曲解說:
此曲是潮州音樂的名曲,曲調流暢活潑,具有獨特的韻味。全曲分為 四的段落,開始為中速,第二、第三段為第一段主題的變奏和加花, 第四段為第一段的再現。四段隨著情緒的不斷高漲而漸漸加快,全曲 一氣呵成。

錄音紀錄:
1990年於中國上海第一次錄音,瞿春泉指揮上海民族樂團

 

 


《大車謠》  山西民歌
 

樂曲解說:
此曲是山西民歌,閔惠芬作為用來練習換把和揉弦的教材,繼動聽又 適合於訓練,曲調富有歌唱性,並帶有幾分憂傷的感情。

錄音紀錄:
1990年於中國上海第一次錄音,瞿春泉指揮上海民族樂團

 

 


《小花鼓》 劉北茂1943年作曲

劉北茂

樂曲解說:
這是劉北茂先生專門為兒童創作的二胡曲之一。樂曲描寫了新年到來 時,鑼鼓喧天,歌聲悠揚,兒童們興高采烈地打起小花鼓來歡度節日 的情景。曲調輕快、流暢、活潑,極富情趣。

錄音紀錄:
1990年於中國上海第一次錄音,瞿春泉指揮上海民族樂團

 

 


《黃水謠》 洗星海曲

洗星海

樂曲解說:
此曲是《黃河大合唱》中的一首歌,為一首新型的民謠體歌曲,將之 移植為二胡獨奏曲。根據原曲歌詞內容表現出三個感情層次:第一段 深情讚美哺育中華民族的搖籃-黃河,抒情中蘊含著嚴峻的氣氛,第 二段由沉重的痛苦轉入滿腔悲憤,第三段主部再現為更深沉的傾訴。 

錄音紀錄:
1990年於中國上海第一次錄音,瞿春泉指揮上海民族樂團

 

 


《北京有個金太陽》 藏族民歌,蔣才如1964年編曲

蔣才如

樂曲解說:
此曲主題選自同名藏族民歌,由引子和三個樂段組成。 引子由笛子奏出高亢的旋律,表現了青藏高原綺麗峻偉的風光。第一 段主題展開,情緒活潑、歡快,表現藏族人民歡慶節日的熱烈舞蹈場 面。第二段以抒情優美的〝弦子〞(藏族民間歌舞)音調為主旋律, 深情地表現出西藏人民的幸福生活。第三段主題再現,以更加熱烈、 歡快的情緒結束全曲。

錄音紀錄:
1990年於中國上海第一次錄音,瞿春泉指揮上海民族樂團

 

 


《採花》  魯日融編曲

魯日融

樂曲解說:
此曲根據陝西東路同名迷胡清唱曲改編,全曲輕快活潑,舒展流暢, 富有濃郁的地方風味。

錄音紀錄:
1990年於中國上海第一次錄音,瞿春泉指揮上海民族樂團

 

 


二胡協奏曲

《科拉沁草原的傳說》

周成龍作曲

蕭白鏞

樂曲解說:
原為根據內蒙古流傳的民間故事而作的中胡協奏曲,現以中音二胡演 奏,樂曲內容可分為三部分:
一、輕緩引子展現出美麗遼闊的草原,勇敢獵人和美麗勤勞的妻子過 著幸福生活。
二、兇殘的王爺垂涎獵人妻子的美貌,橫加迫害,破壞他們幸福的生 活。
三、勇敢的獵人堅貞不屈,用智慧與毅力對惡勢力不斷抗爭,終於戰 勝王爺,與妻子重過幸福的日子。

首演紀錄:
1989年蕭白鏞於上海首演

錄音紀錄:
1990年12月中國上海第一次錄音,夏飛雲指揮上海民族樂團

 

 


《憶秦娥》 周成龍作曲

馬曉暉

樂曲解說:
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秦樓月,年年柳色,霸陵傷別。 樂游原上清秋節,咸陽古道音塵絕。音塵絕,西風殘照,漢家陵闕。 本中胡曲根據以上李白之詞意寫成。

首演紀錄:
1989年馬曉暉於上海首演

錄音紀錄:
1990年12月於中國上海第一次錄音,夏飛雲指揮上海民族樂團
2001年於中國北京第二次錄音

 

 


二胡協奏曲《夜深沉》 劉念劬曲,1990年4月完稿

劉念劬

樂曲解說:
這是一首由三個樂章組成的富有悲劇色彩的二胡協奏曲。樂曲意念取材於古代「楚漢相爭」的歷史故事中,霸王別姬的悲壯情節。樂曲融入了中國京劇曲牌《夜深沉》、《南梆子》及琵琶古曲《霸王卸甲》中的某些素材。作曲家汲取其古風神韻,運用現代作曲技法,把京劇中的柔板、鼓樂和劍舞音樂融煉於旋律之中,生動地表現出霸王項羽與愛妃虞姬生死不渝的愛情,以及他們在垓下大戰之前的悲壯訣別。本曲是劉念劬為勉勵病榻上的閔惠芬重返舞台的勾指之作。

首演紀錄:
1991年5月10日閔惠芬於第十四屆“上海之春”-“民族管弦樂” 專場首演

獲獎紀錄:
1991年第十四屆“上海之春”劉念劬和閔惠芬分獲“優秀創作獎” 和“優秀演奏獎”。

錄音紀錄:
1998年於中國上海音樂會首次錄像,閔樂康指揮上海民族樂團
2007年6月於中國北京首次錄音,劉炬指揮中國廣播民族樂團

 

 


二胡協奏曲《絕谷探道》 瞿春泉根據京劇音樂編曲

瞿春泉

樂曲解說:
《絕谷探道》是京劇《楊門女將》的著名場面之一。二胡協奏曲《絕 谷探道》採用京劇音樂作素材,發揮二胡的演奏特色,通過二胡表現 穆桂英夜探絕谷的情景,時而揮鞭趟馬、時而艱難行進的景象貫穿了 樂曲始終。在二胡的勾勒和樂團協奏的烘托下,穆桂英、楊文廣、楊 七娘等人的縱馬越澗,還有白馬的嘶鳴騰蹄,躍然眼前。

首演紀錄:
1992年10月閔惠芬於上海蘭心大戲院首演,瞿春泉指揮上海民族樂 團

錄音紀錄:
1997年於中國上海第一次錄音,瞿春泉指揮上海民族樂團

 

 


二胡協奏曲《川江》 楊寶智曲,1984年創作

楊寶智

樂曲解說:
引子:清風、晨霧 蜀水、濁浪在咆哮、洶湧澎湃。 清風吹散著江面的晨霧,神女峰上的放牛娃吹著悠揚的竹笛。
I.山川、號子、激流、險灘 川腔高腔風格的主題似乎充滿著對未來的希望,憧憬著美好的 人生。
II.沉思、企盼 飽經風霜的老船夫在向人們敘述他苦難的人生和豐富的閱歷。 III.花燈、彈戲
歡樂的鑼鼓迎來遲到的春天。

首演紀錄:
1992年9月11日閔惠芬於四川蓉城紅旗劇場首演,1994年3月起演 奏修改後版本,修改版本首演於香港,石信之指揮香港中樂團 協奏

錄音紀錄:
1995年9月4日於台灣台北實況演出全曲錄音及錄像,關迺忠指揮 台北市立國樂團
2006年於中國北京第一次錄音(第一樂章),劉炬指揮中國電影交響 樂團

樂海琴韻-川江第一樂章(節錄)

影片網址: http://youtu.be/alrSSfAPGeU

 

 


《昭君出塞》  1995 年根據紅線女粵劇同名唱腔編曲


房曉敏


粵劇:紅線女

樂曲解說:
音樂表現古代美女王昭君,為了維護邊關和平安寧,毅然出塞北國和 親。在邊塞,昭君回眸故國家園,對父老鄉親深情懷念,但仍然義無 反顧,走向茫茫荒原。

錄音紀錄:
1997年於中國上海第一次錄音,袁先生指揮上海民族樂團協奏
2007年3月9日於中國香港演出實況錄音,閻惠昌指揮香港中樂團
2007年6月於中國北京第二次錄音,劉炬指揮中國廣播民族樂團


《遊園》 顧冠仁1995年根據崑曲音樂編曲

顧冠仁

樂曲解說:
樂曲根據崑曲音樂《牡丹亭》中的經典唱腔《遊園》一段音樂移植而 成。它典雅優美,極具中國古典戲曲音韻之美,表現古代女子杜麗娘 憧憬自由美好生活,傷春感懷的心情。

錄音紀錄:
1997年於中國上海第一次錄音,上海民族樂團小樂隊伴奏
1998年於中國上海音樂會首次錄像,上海民族樂團小樂隊伴奏
1998年11月4日於中國上海東方電視台第二次錄音,上海民族樂團 小樂隊伴奏
2000年11月13日於加拿大第三次錄音,李煒古箏伴奏 
2007年3月9日於中國香港演出實況錄音,羅晶等古箏伴奏

樂海琴韻-遊園(節錄)

影片網址: http://youtu.be/XwPCZTYnrQo

 

 


《繡荷包》  


許幗華


閔小芬


王梓靜

樂曲解說:
顧冠仁根據滬劇唱腔音樂及江南絲竹技法改編。原曲為滬劇名段“十 繡腔”。音樂描繪美麗的江南少女手持銀針彩線,要繡盡天下美景。 該曲速度由慢到快,好像長長的絲線由長到短,最後化作千百隻小鳥 飛向天空。

首演紀錄:
1997年5月11日閔惠芬於中國上海第十七屆“上海之春”-“上海 民族樂團新作品專場音樂會”假上海音樂廳首演,上海音樂學院附中 八位女生琵琶伴奏

錄音紀錄:
1997年5月11日於中國上海首演實況錄像
2004年2月9日於美國紐約第一次錄音,閔小芬琵琶伴奏
2007年3月9日於中國香港演出實況錄音,王梓靜琵琶伴奏


《花燈腔》 周成龍根據雲南、貴州花燈編曲
 

樂曲解說:
這是一首採用我國民間的秧歌音調,節奏創作的二胡獨奏曲。作品旋 律明快,優美,富有民族風格和特色,節奏鮮明熱烈,生動地體現了 勞動人民在傳統節日張燈結綵、載歌載舞的歡樂情緒,充分運用二胡 的各種演奏技巧,表現出一幅生動的民俗節日畫面。

錄音紀錄:
1997年中國上海第一次錄音,瞿春泉指揮上海民族樂團

 

 


《黃梅小調-打豬草》 錢苑1995年編曲

姜克美

樂曲解說:
該曲用雙二胡(高低不同定音的二胡)對奏的形式,根據安徽黃梅小調 編曲,它以高低二胡對奏的形式,表現牧童、村姑載歌載舞和猜謎問 答的鄉野生活畫面,樂曲保留了非常濃郁的民間歌舞特色,運用了模 進、重音及快弓等手法,表現出割草人熱愛勞動的喜悅心情,充滿了 質樸、樂觀、明朗的民間情趣。

錄音紀錄:
1997年於中國上海第一次錄音,閔惠芬低音二胡對奏
2007年於中國北京第二次錄音,姜克美低音二胡對奏
2007年3月9日於中國香港演出實況錄音,黃安源低音二胡對奏

 

 


《錫調吳韻》

(原名《雙推磨》)

顧冠仁根據江蘇錫劇音樂改編

王彬彬

樂曲解說:
錫劇名家王彬彬的代表作,也是磨麵時唱得最多的錫劇。或男 或女在關鍵詞故意加重音,拉長音,嗔怪時"打是親,罵是愛"更顯得 農俗中男女真情的表露。旋律音程直上直下的跳進,節奏明快,整個 場面歡快、活潑,前奏、間奏、尾奏等部分均有鑼鼓加入予以烘托, 使情緒更為熱烈,富有濃郁的地方氣息和生活情趣。

錄音紀錄:
1997年中國上海第一次錄音,瞿春泉指揮上海民族樂團

 

 


《迷胡調》  魯日融1958年作曲
 

樂曲解說:
魯日融根據陝西秦川地區的小戲《迷胡調》改編而成。作品地方色彩 鮮明,鄉土氣息濃郁,風格特點時出。樂曲分別以陝西戲曲中的歡音、 苦音唱腔為素材,充分表現了人們心潮起伏,感慨萬千的心情,結尾 中運弓開闊有力,碎弓熱烈,表現了激昂激奮的情緒和堅定不移的信 念。

首演紀錄:
魯日融於1963年“上海之春”音樂會首演。

錄音紀錄:
1997年於中國上海第一次錄音,瞿春泉指揮上海民族樂團
2004年2月9日於美國紐約第二次錄音,李立群揚琴伴奏
2006年於中國北京第三次錄音,劉炬指揮中國電影交響樂團

樂海琴韻-迷糊調(節錄)

影片網址: http://youtu.be/mDiO7VzeBkg

 

 


《春天來了》  雷雨聲1956年作曲
 

樂曲解說:
此曲曾於1957年第六屆世界青年聯歡節的民間音樂比賽獲金盾獎 章。樂曲的旋律取材於福建民歌「採茶撲蝶」及雲南民歌,表現出青 山綠水,春意盎然,採茶姑娘歡歌笑語的情趣;又以各種演奏技巧和 旋律發展手法,以及巧妙的雙箏伴奏,多變化的復調和借鑒鋼琴的伴 奏音型,增加場面的立體感,生動地表現了山泉淙淙,鳥語花香,人 人歡歌的明媚春天。

錄音紀錄:
2004年2月9日於美國紐約第一次錄音,楊藝、陳怡榮古箏伴奏

 

 


《哀歌-江河水》(《悲歌》) 楊立青作曲

楊立青

樂曲解說:
此曲完成於1991年夏秋之交,由前中央樂團於同年9月首演於北京。 樂曲所用素材《江河水》(原名《江兒水》),係流行於遼南、潮汕等地 區的民間樂曲,舊時多用於「宣卷」等民間佛事中,音調委婉哀怨, 似表現佛家「有生皆苦」的思想。作曲家將之改編為協奏曲,並易名 為《悲歌》,更強調音樂形象的對比、衝突及貫穿發展的張力,以體現 佛教對人生的悲觀感受,並表現人類超越時空的痛苦。

首演紀錄:
1991年馬曉暉與中央交響樂團首演,1998年進行修訂。

錄音紀錄:
2006年於中國北京第一次錄音,劉炬指揮中國電影交響樂團

樂海琴韻-哀歌 江河水(節錄)

影片網址: http://youtu.be/FUxRVr1ANQA